朋友父亲突发脑溢血,我去医院探访,发现这个37岁的男人,正躲在医院一角失声痛哭。医生刚跟他说完:“先准备10万,动手术。”接着,部门领导又发来微信:“要裁员23个人,你在其中,下午到单位把手续办了吧!”再接着,女儿又打来电话:“爸,我OK镜掉了,你给我配一副新的吧。”接完电话,他就冲出病房,躲在医院拐角,越想越难过:“为工作焦虑,为父母焦虑,为孩子焦虑,为房贷焦虑……人到中年,怎么活着这么累?!”
朋友父亲突发脑溢血,我去医院探访,发现这个37岁的男人,正躲在医院一角失声痛哭。医生刚跟他说完:“先准备10万,动手术。”接着,部门领导又发来微信:“要裁员23个人,你在其中,下午到单位把手续办了吧!”再接着,女儿又打来电话:“爸,我OK镜掉了,你给我配一副新的吧。”接完电话,他就冲出病房,躲在医院拐角,越想越难过:“为工作焦虑,为父母焦虑,为孩子焦虑,为房贷焦虑……人到中年,怎么活着这么累?!”
看着失声痛哭的朋友,就想起了米歇尔写的《灰犀牛》。
什么是灰犀牛?
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,你看见它在远处,毫不在意,但这个两吨重的家伙,正用脚刨着土,愤怒地喷着气,随时准备向你扑来,将你撞翻。米歇尔用“灰犀牛”来比喻发生概率很大或者必然的巨大危机。
灰犀牛因为“距你远”、“行动缓”,所以你根本就不会把它当回事。米歇尔说,面对灰犀牛,我们通常有两种反应:
一种是否认事实,过于乐观;一种是得过且过,甘当鸵鸟。
终于有一天,那只灰犀牛咆哮着冲了过来,你躲闪不及,被撞翻在地。经济学家米歇尔说:
“一个国家、一个城市,一个项目、一项决策,甚至是一个人,往往不是毁于我们平时看不见的黑天鹅,而是毁于我们视而不见的灰犀牛。”
中年危机就是一头灰犀牛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中年危机这头灰犀牛,必然会在35岁之后“猛然冲来”:
父母渐老,病患日多。孩子尚小,嗷嗷待哺。
房贷车贷,遥遥无期。婚姻感情,已亮红灯。
事业发展呢,也遇到了瓶颈......
所以张爱玲这样说“人到中年”:
“人到中年的男人,时常会觉得孤独,因为一睁开眼睛,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,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。”
其实所有的中年危机,都可用四个字归纳——力不从心。
米歇尔说:“关注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,在其变得紧急之前,开始行动,做好迎接的准备。”
所以,要想避过中年危机,25岁到35岁这十年至关重要,这十年里,你得做好三件事。
第一件事:找一家潜力股公司,伴其成长。
先讲讲童文红的故事。
1999年,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。2000年,阿里缺一个前台接待。阿里当时毫无名气,但童文红就认准了阿里,果断进入阿里做了前台接待。当时跟着马云干的人不多,尽管是前台,童文红也得到了0.2%的股份。2014年9月19日,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,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,手握0.2%的股份的童文红,一下就成了亿万富翁。
马云还说过另外一个故事:“2001年的时候,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的同仁,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,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。现在10年过去了,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,而跟着我创业的18位同仁,现在都成了副总裁或董事。”
之所以讲这两个故事,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句话——选择比能力重要。在职业发展初期,请一定要谨记五句话:
●平台大于奋斗
●大公司不一定是最好的公司
●最好的公司是微露尖角的“独角兽”
●找到这样的公司,伴随其成长
●一开始不要太在意薪水
第二件事:成为行业“大牛”。
去年,一篇叫《深圳两套房,面临失业,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》的文章,刷爆了微信朋友圈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现象,就是这两年大公司的中层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,特别容易被公司裁员,为什么呢?
一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小年轻也能做。
二是因为你的工资比小年轻高很多。
于是你很容易就会陷入中年困境:
●想晋升但上不去
●想留下但留不住
●想跳槽但没实力
要避免这样的中年困境,就一定得提前做好第二件事——成为行业“大牛”。
如何成为行业大牛?
第一:分清工作和职业。工作是谋生的手段,所以,你现在最最紧迫的就是:
●确定一个为之奋斗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
●这个目标越早确定越好
●对目标要专一,对公司不必专一
第二:相信一万小时定律。就是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,至少需要10000小时锤炼,如果按每天钻研八小时计算,要成为行业大牛,至少需要五年。所以,要尽量在35岁之前做到两点:
●完成你的专业化品牌构建
●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
第三件事:搞好资产性收入。
前几天,听朋友说起一趣事:“前年,我去北京谋了个职,单位楼下停了一辆保时捷跑车,这跑车的主人居然是单位修剪绿化的老头。我偷偷问同事,这老头难道是董事长他爸?同事大笑:他就是一绿化工。我惊呆了:凭这点工资能开保时捷?同事说:20年前,这老头四处筹钱买了7套房,现在赚翻了,一套房子就可以养这辆保时捷。”
之所以讲这个故事,就是想提醒大家 —— 一定要搞好资产性收入。
普通人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,
一种是劳动性收入,
这种收入有一个特点: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。
另一种是资产性收入,
如房租收入、股权分红等等。
光靠劳动性收入,是很难解决中年危机的,要想很好地解决中年危机,25岁之后就要学会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,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,也就是说,你得学会投资理财。
作家李刚讲过一件趣事:几年前,他老婆想买一套学区房。一算存款,连首付都不够。于是建议:攒点钱再说吧!当然,最后胳膊没能拧过大腿,老婆东挪西借,硬是把首付给付了。结果才过两年,房价就翻了倍。李刚高兴得不得了:“幸好买了。”论盘算能力,李刚远在老婆之上。“我有十几年投资经验,再复杂的金融工具,我也一清二楚,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。”但这件事,李刚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:
“我没有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,而是首先考虑钱够不够。”
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:
●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
●富人思维的特点是目标导向
一个人与另一个的贫富差距,就是这样开始一步步拉大的。
西塞罗在《论老年》中有一句话:
“晚年的最佳保护铠甲,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,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、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。过着这种生活的人,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已,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。”
生活就是一根链条,环环相扣。
你现在的生活,取决于你十年前的选择。
你现在的选择,决定了你十年后的生活。
所以,哪有什么中年危机,
不过都是年轻时埋下的伏笔。
长按识别二维码
关注「中元财富」官方公众账号